我們的教育方針建基於一個信念:要從學習過程有所得益,所有學生必須首先在學習環境中感到安全和有保障。為此,我們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,認為兩者密不可分。我們致力幫助每位學生每天學得更多、做得更多、成就更多,在學習和個人成長方面都取得進步。
這方針植根於國際文憑小學課程(PYP)的基礎中,其學習者特質指引我們幫助學生成為:知識淵博、均衡發展、勇於冒險、懂得關愛、重視品德、主動探究、自我反思、熱愛思考、善於溝通、胸襟廣闊。學校的制度和結構有助支持學生的全人發展,這是課程體驗的核心部分。
我們的教育方針建基於一個信念:要從學習過程有所得益,所有學生必須首先在學習環境中感到安全和有保障。為此,我們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,認為兩者密不可分。我們致力幫助每位學生每天學得更多、做得更多、成就更多,在學習和個人成長方面都取得進步。
這方針植根於國際文憑小學課程(PYP)的基礎中,其學習者特質指引我們幫助學生成為:知識淵博、均衡發展、勇於冒險、懂得關愛、重視品德、主動探究、自我反思、熱愛思考、善於溝通、胸襟廣闊。學校的制度和結構有助支持學生的全人發展,這是課程體驗的核心部分。
在清水灣小學,我們相信建立正面關係能夠鼓勵學生在校表現良好行為。我們有一個基於「友善學校Plus」課程的全面社交及情緒學習計劃。
教師和學生在學年開始時共同制定課室「基本協議」,包括我們學校的核心價值:「盡展所長」、「互相關顧」和「創造改變」。
我們的首要焦點是讓學生通過作出正面選擇來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作為學校社群,我們與孩子使用選擇的語言,認同需要鼓勵孩子「選擇」正確的行為。
「圓圈時間」是一個結構性框架,可以在課堂中以多種不同方式運用。它在整週定期進行,根據目的和孩子的年齡而有不同的長度和內容。定期使用圓圈時間可以增進:
在清水灣小學,圓圈時間有助進一步培養歸屬感和聯繫感。
當事情出錯時,修復實踐旨在重建關係。教職員接受培訓,遵循反思、修復和重新連結的過程,處理不當行為。
教師和學生在「修復對話」中會面,反思事情的錯誤之處,以及行為對他人的影響。通過對話和互相理解,關係得以修復,參與者能夠重新連結並一起向前邁進。